刚公布的国务院审计工作报告,央国企有什么重点问题?
| 环球通信| @好5G |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2025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审计工作报告,公布《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一、央国企要接受国家审计
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署每年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报告中央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情况,国有资本经营是重要的一块。国有企业审计是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对企业运营管理开展的综合监督评价体系。其核心内容包括财务数据真实性审核、企业治理结构评估以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强调在确保资产安全的基础上推动深化改革。基于国企改革和国有金融资本高质量发展的印证,更需重视解决好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当然也是学界需要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整合审计监督力量、增强监管效能,将国家发改委的重大项目稽查、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并对派出审计监督力量进行整合优化,形成统一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2004年《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布,要求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对本企业及子企业(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
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内部审计监督体制改革。压实审计监督责任,动真碰硬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注重审计监督实效,切实加强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监督检查。积极推动科技强审赋能,加快内部审计监督数智化转型升级。
二、重磅审计报告关于央国企业的重点问题有哪些?
《国务院关于 2024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关于国有企业审计的重点主要是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具体如下:
(一)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至 2023 年底,重点审计的 13 户央企账面资产总额 28.84 万亿元、负债总额 19.55 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 5.45 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 67.79%。发现的主要问题:
1、会计信息不实。8 户央企因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不完整、往来款项违规出表等,少计资产 1442.37 亿元、少计负债 1635.84 亿元;10 户央企通过不依据实际完工或履约进度核算、违规计提减值折旧等方式,造成收入不实 81.38 亿元、成本费用不实 186.32 亿元、利润不实 133.1 亿元。
2、项目投资管控不力:11 户央企的 45 个项目因违规决策、前期论证不充分等,不当增加投资成本等 44.16 亿元;6 户央企的 45 个项目因违规施工、违法占地等,发生事故或被拆除等形成损失 37.1 亿元;8 户央企的 26 个项目运营未达预期、科研任务未按期结项等,涉及计划投资 841.1 亿元。
3、资产资金管理薄弱,使用绩效不佳。5 户央企未采取有效盘活措施等,143.2 亿元资产和 57.69 万平方米房屋、土地闲置;10 户央企违规转让或低价销售资产资源等,不当让利或形成损失风险 30.65 亿元;6 户央企违规出借字号、商标、资质、代理权等;8 户央企违规垫付出借资金或提供担保等 607.4 亿元,形成损失风险 82.45 亿元;7 户央企违规套取挪用银行贷款、无充分依据对外支付等 265.73 亿元。
4、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腐败易发多发。金融、国企、能源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仍是腐败重灾区,一些不法分子“靠什么吃什么”,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如国企上海信谊天一药业公司原总经理周某等人,在2020年至2023年间,未经集体决策和公开招标,利用负责商业谈判、合同审批的职务便利,审批决定引入18户民企进行药品推销,并以国有资金支付其中7户推广费8300多万元,周某等人收受这些民企实控人贿赂2000多万元,用于个人理财、消费等。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的 2 家政策性银行和 3 家国有保险公司,至 2023 年底资产总额 26.22 万亿元、负债总额 24.74 万亿元,净资产收益率 0.14% 到 13.27%。还审计了 7 家商业银行金融政策落实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服务国家战略及实体经济数据不实:4 家金融机构多报保险保障金额、政策性贷款规模等 5084.37 亿元。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21 年将实际投向罐头加工基地等的 37.66 亿元贷款,违规纳入生猪贷款统计范围;通过违规扩大统计范围等方式,多报 2023 年度服务实体经济规模 920.32 亿元。
2、违规掩盖处置不良资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借款人实际已资不抵债、贷款欠息超 90 天等情况下,未按规定将符合认定标准的 193.8 亿元贷款下调为不良;3 家地方中小银行至 2024 年底,采取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掩盖不良 318 亿元,还原后实际不良率达 2.77%,远高于全国同类银行平均水平。
3、违规放贷揽储问题突出: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20 年 11 月至 2024 年疏于审核,向编造虚假资料等条件不符的 270 户企业发放贷款;中国进出口银行 2022 年 5 月以来,以存贷挂钩等违规方式揽储,存贷利差增加企业融资成本。
以 草 根 记 录 通 信 时 代
作者@好5G :资深分析师|特约撰稿人|新媒体专栏作者|手机评测专家
环球通信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微信公号:china_3g(私人微信:zghao4g)
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配资炒股导航-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