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进行军衔授予仪式,这场盛大的典礼无疑是我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堪称空前隆重,意义深远。若用一句诗来形容这一时刻,便是“云生满谷,月照长空,洗足收衣,正是宴安时节”,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一时刻的庄严与盛大。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根据战局需要设立了五大战略区,每个战略区的首长自然成为了授衔的重点对象。其中,作为各战略区主要领导之一的政治部主任,其资历与功绩通常非常显赫,是这一盛典的核心人物。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五大战略区的政治部主任在此次授衔过程中,所获得的评定并不完全相同。
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谭政,作为全军的政工模范人物,以及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两人都生于1906年,年纪相仿。早在革命初期,他们便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毛主席曾戏称罗瑞卿“阎王都不要的人”,谭政则以其在军队中的卓越政工工作被誉为模范。两位英雄人物都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表彰了他们在革命中的伟大贡献。
而华东、西北两大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分别是唐亮和甘泗淇,他们同样是红军长征的亲历者,在革命历程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唐亮当时45岁,甘泗淇52岁,两位老革命家同样在此次授衔中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然而,令许多人感到疑惑的是,唯一未获授衔的,竟然是中原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张际春。
展开剩余65%从年龄来看,张际春生于1900年,年届55岁,比前述四位政治部主任年龄更长。他的革命生涯也极为丰富,早在1922年就因毛泽东的影响而投身革命,参加了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随朱德、陈毅一起参加湘南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张际春成为我军最早的政工干部之一,奠定了深厚的政治工作基础。
在长达数十年的革命历程中,张际春无论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为党和军队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他是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与邓小平的重要得力助手之一。无论从资历、战功还是贡献来看,张际春完全有资格与其他四位政治部主任一样,获得开国上将的荣誉。
然而,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张际春竟然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1955年授衔时,张际春已经调任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早已不再是部队的成员。
新中国成立后,张际春曾在西南军区担任党委第一副书记、副政委及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务。随着国家建设的推进,他也参与了西藏解放、剿匪平叛、土改镇反等重要运动,并为大西南地区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1954年,根据新中国建设的需求,党中央对军队干部进行了重新调整,张际春便因此离开了军队,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这一转任无疑是张际春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离开已经奋斗多年的军队,的确让他心中有些不舍。但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张际春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新任务,欣然赴命。尽管他知道军委总政治部已经开始了授衔的准备工作,也明白自己一旦离开部队,意味着自己的军事职务和军衔评定都将重新开始,但他依然坚定地服从上级安排,顺利地结束了自己30年的军旅生涯。
当时的授衔标准下,张际春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的条件,但由于党中央的明确指示,凡是已经离开军队的干部,即便战功赫赫、职务高尚,也不再授予军衔。因此,张际春成为五大战略区政治部主任中唯一未获军衔的人员。
然而,张际春并没有因此心生怨言。他没有向军委、也没有向当年的刘、邓等首长提出过任何异议,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新工作岗位。正如他所言:“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他始终保持着革命家的风范,成为了老一辈革命家无私奉献、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典范。
发布于:天津市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配资炒股导航-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