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秀山,暑气未消,但比天气更炽热的是民建秀山工委对教育事业的深情。8月12日下午,民建秀山工委主委陈丽萍带队,将慰问金和慰问品送到刚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寒门学子张宇手中。这场看似常规的助学行动,折射出民主党派深化主题教育、助力教育公平的深层实践,更是将理论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n一纸录取通知背后的家庭故事
\n18岁的张宇在今年夏天成为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街头巷议的“明星”,他与哥哥张强的成长轨迹,堪称寒门学子的励志样本。这位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少年,从石堤镇中心校到凤凰中学的双A+录取成绩,再到秀山高级中学宏志班的并肩苦读,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
\n但光环背后是残酷的现实:2019年,从事体力劳动的父亲不幸因肺癌去世,母亲每月靠帮人带孩子赚取千元收入供兄弟俩的学费、生活费主要依赖国家低保、助学金和亲友接济。“最困难时连教辅资料都买不起。”张宇回忆,“是学校的减免政策和老师的私下资助让我们能继续读书。”
\n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新探索
\n“我们不仅要学深悟透主题教育精神,更要找到服务群众的‘接口’。”民建秀山工委主委陈丽萍在慰问现场表示。此次行动正是民建秀山工委“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的实践延伸,通过建立“优秀学子跟踪帮扶机制”,将一次性资助升级为长期关怀。
\n值得关注的是,慰问组并未止步于物质支持。在长达一小时的交流中,陈丽萍详细记录了张宇大学期间可能面临的困难:从北京的生活适应到专业发展规划,甚至细致到询问 “是否需要协助购买御寒衣物”等生活细节。这种“需求导向”的精准帮扶,体现了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专业化转向。
\n教育保障的多维支撑体系
\n张宇的故事背后,是一个正在发力的社会支持网络:基础教育阶段的政策托底、学校对贫困生的学费减免、民建组织等力量的社会接力。
\n“将来我一定会好好读书,不负社会众望。”张宇的感言暗合了帮扶体系的深层价值。其兄长张强在电子科技大学就读期间,也积极寻找公益家教项目,形成“受助-反哺”的良性循环。
\n下一步,民建秀山工委将继续深入贯彻主题教育精神,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关注民生福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民建力量。
\n上游新闻 吴思倩
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配资炒股导航-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